讓我們接續前幾周的話題,這次讓我們來談談「媽媽手」吧 !
「媽媽手」又稱「狄奎凡氏症」(DeQuervain’s syndrome),正式醫學名稱為「狹窄性肌腱滑膜炎」,它是指由於過度使用拇指的工作,造成伸拇短肌及外展拇長肌的肌腱和滑膜發炎腫脹,且與位於手背橈伸拇指肌腱側(拇指側)的支持帶出現增厚及壓迫的情形,引起管道的狹窄更加劇發炎反應與疼痛,嚴重時肌腱的滑動受限或造成粘黏。
『媽媽手』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在患側手的大拇指關節及手腕處出現腫脹及疼痛,疼痛的感覺還可能向上延伸到前臂,或向下延伸至拇指。時常表示因疼痛而使不上力,也因握力不足,容易使握住的物品掉落。此疾患顧名思義常見於中年婦女或生產過後之婦女,或是工作中需要長時間重覆使用拇指施力者,且大多與日常生活中,手腕及拇指長期不正常施力或是過度使用有關。而準媽媽們因懷孕末期賀爾蒙的改變,滑囊及關節本身就容易產生輕微的炎症反應,此時,只要稍有施力不當,如抱小嬰兒時手腕過度彎曲、大拇指過度外展等,便容易患上 「媽媽手」。
醫師一般依照臨床症狀及簡單的理學檢查,即可診斷「媽媽手」。其治療方式,主要還是適當的手部休息及正確的手部用力方式,搭配支撐力足夠的護具使用以及復健治療;在急性期可使用局部類固醇注射、口服消炎止痛藥,來減低發炎反應緩解疼痛。至於上述治療都效果不佳的患者才會建議使用外科手術來治療,但仍需搭配長時間的手部休養及復健,否則復發情形很可能更加嚴重。另外近年來,局部注射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 (Platelet-Rich Plasma)也可有效抑制發炎反應及疼痛,適合使用在輕中度症狀病患,相較於局部類固醇注射,不會有反覆施打類固醇而產生肌腱自發性斷裂的併發症,也是一項不錯的治療選擇。
最後但也是最重要的,預防勝於治療,無論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,都應必須避免拇指長時間重覆的動作,或不當的用力方式。而媽媽們需懷抱嬰兒時也應保持手部正確姿勢,避免拇指或是虎口處過度施力,這樣才是保持手部健康的不二法門。
筆者 陳信宏醫師 目前為傑尼斯時尚醫美整形外科診所副院長,曾任長庚醫院美容中心主任,除了自身豐富的整型美容臨床經驗外,更曾遠赴美國克里夫蘭擔任訪問學者進修深造,向現代臉部拉皮以及鼻整形大師 Dr. Bahman Guyuron 教授,學習臉部拉皮以及鼻整形手術,期待在不斷精進技術的同時,可以為每一位客人帶來更美麗的成果!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