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人由於科技的發達及繁忙的日常工作,衍生了許多的相關的疾病,這些病痛當中其實有許多正是因為長期工作的姿勢不良,或是過度使用身體某部位的重度活動,造成肌肉或是肌腱的慢性發炎,所以產生了長期局部痠痛或是活動時的劇烈疼痛無力等症狀,嚴重時甚至會傷及神經,造成感覺麻痺肌肉萎縮,實在是不可小覷忽略啊 ! 而這其中最容易讓人感到不適的,不外乎就是手部慢性疲勞造成的疾患,就讓Dr. J 用一系列的文章,來讓大家瞭解一下手部疲勞的警訊吧 !
首先,我們來談談俗稱的「滑鼠手」,「滑鼠手」的正式學名為「腕隧道症候群」,通常是因為正中神經在手腕部位進入到手掌時,會伴隨九條控制手指的屈指肌腱一起穿過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「腕隧道」,由於腕隧道的空間是固定的,所以當這些屈指肌腱因為工作過度或是身體疾病而發炎腫脹時,正中神經就會因腕隧道狹窄而受到壓迫,造成神經的病變。
腕隧道症候群的臨床症狀為食指和中指及大拇指 (少數病患會影響到一半的無名指)的正中神經支配之區域,腫痛、灼熱、刺痛及麻木。此麻痛在晚上或睡醒時特別明顯,患者夜晚常因手腕麻木而醒來,需用力擺動手腕或摩擦手指,以求症狀緩解,若置之不理、逐漸惡化下去,麻痛會加劇、握力會減弱,甚至造成手掌的局部肌肉萎縮。
腕隧道症候群的患者以中年家庭主婦居多,此與女性腕隧道空間較小及常年操持家務有關,其次是手腕曾受過傷,手腕骨折過,長期握抓工具,對手及手腕重覆性的壓迫或手腕常有過度操作的(如: 搬運工、廚師、文書打字人員或電腦工作者)都容易發生。而一些慢性疾病,例如 : 營養不良、糖尿病、風濕性關節炎、末端肢體肥大症、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及長期血液透析患者也是好發族群。一般依照臨床症狀、簡單的理學檢查,以及相關神經傳導檢查即可診斷。
腕隧道症候群的建議治療方式會依照其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,症狀較輕微的患者,Dr. J會建議病患減少患肢手部工作活動,配合相關的復健療程以及口服消炎止痛藥治療,若是處於急性疼痛發炎期的患者,可以搭配局部類固醇注射有效減低發炎反應,一般都可以得到相當好的效果。
對於中度或嚴重的患者,Dr. J 會建議使用外科手術才能得到長期的治療效果,手術方式可分為微創內視鏡手術,以及傳統開放性手術。微創手術只需利用手腕處的一到一點五公分左右的傷口,搭配內視鏡手術刀的使用下,即可有效地將壓迫到神經的橫腕韌帶切開,達到有效減壓放鬆的治療效果,恢復期短疼痛度低,適合所有首次接受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病患;傳統的開放性減壓手術,需要在手腕到手掌間製造一個四到五公分左右的傷口,可以完全將橫腕韌帶切開減壓,並同時清除發炎的滑膜組織,較適合接受過手術後又復發的病患,需要的恢復期較長且疼痛度較高。
近年來,腕隧道症候群的患者除了上述的治療外又多了一個新選擇,就是局部注射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 (Platelet-Rich Plasma),經國外的研究指出,局部注射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可以有效的治療腕隧道症候群,主要適合使用在症狀較輕微病患,但對於中度及重度的患者仍然有相當不錯的效果,相較於局部類固醇注射,局部注射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的持續治療效果較長,且不會有反覆施打類固醇而產生併發症的問題,另外對於不想接受手術的病患,也是一個相當好的選擇。
當然,預防勝於治療,在日常生活中減少腕部不當的姿勢及重複性動作,適當的休息避免腕部過度勞累,才是保持手部健康的不二法門。
筆者 陳信宏醫師 目前為傑尼斯時尚醫美整形外科診所副院長,曾任長庚醫院美容中心主任,除了自身豐富的整型美容臨床經驗外,更曾遠赴美國克里夫蘭擔任訪問學者進修深造,向現代臉部拉皮以及鼻整形大師 Dr. Bahman Guyuron 教授,學習臉部拉皮以及鼻整形手術,期待在不斷精進技術的同時,可以為每一位客人帶來更美麗的成果!
Comments